請說

請說


不好意思,我剛剛沒聽清楚。

不好意思,我剛剛沒聽清楚。

尋訪古蹟

鴨洲及吉澳:探索漁村純樸之美,體驗傳統客家漁民文化

內文由 《南華早報》Morning Studio 團隊提供

鴨洲與鄰島吉澳,皆位於香港東北面印洲塘特別地區之內,是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裡的熱門景點。鴨洲與吉澳像時間靜止的小島,多年來變化不大,你可以在此體驗傳統漁民的生活文化和歷史。鴨洲以地質勝景聞名,島上以褐紅色角礫岩最引人注目,亦有形似鴨眼的海蝕拱奇觀,令人為之讚歎!在吉澳的自然步道,則可眺望全港最美麗的海灣之一,景色優美的印洲塘。

補給點

鴨洲有攤販擺賣小吃和飲品,但並無固定營業時間。吉澳的小店大多只於週末或公眾假期營業。

  • 鴨洲故事館

    不妨從鴨洲故事館開始你的「鴨洲之旅」吧!故事館記載了這面積只有0.04平方公里的小島地貌特色,以及目前仍在島上居住的漁民的生活、文化和古跡遺產。20年代末,吉澳和其他鄰近島嶼的漁民開始在鴨洲落地生根。全盛時期,鴨洲上住有超過1,000名村民,但他們已在1970年代陸續遷出。現時鴨洲是香港有人居住而面積最小的島嶼,其彎曲的形狀及海蝕地貌,遠看形似鴨子的頭、頸及身體部位,因而得名。

    前 往
  • 鴨頸(斷裂帶)

    沿岸慢走,你會發現罕見的褐紅色沉積岩,稱為「角礫岩」。崖壁彷彿被斬斷了的位置就是「鴨頸」所在,此為岩層的斷裂帶,是經海浪多年侵蝕所形成的一道狹溝。你可在這裡近距離欣賞角礫岩的獨特質感和層次。

    前 往
  • 角礫岩

    鴨洲的岩石由多種沉積岩組成,包括礫岩、砂岩,以及被氧化鐵染成褐紅色的沉積岩。這小島擁有珍貴奪目的地質勝景,奇岩怪石渾然天成,遊人可輕鬆遊走其中。

    前 往
  • 鴨眼(海蝕拱)

    位於鴨洲西北面(「鴨頭」位置)的「鴨眼」,是一個經長年風化侵蝕而形成的扁長海蝕拱,是島上非常受歡迎的打卡景點。從「鴨眼」的左邊望去是大鵬灣,向北則可看到高樓林立的深圳。

    前 往
  • 吉澳天后宮

    吉澳的英文名稱為Crooked Island,意思是彎曲的島,其彎彎的海岸線可用作天然避風港,因而被漁民視為吉祥的海灣,由此得名。坐落島上西北面的天后宮建於1763年,供奉海神「天后」(又稱媽祖),守護漁民和海員,落成至今保存得宜,見證了吉澳漁鄉的歷史變遷。天后宮的外牆和簷頂,以色彩鮮艷的石灣陶瓷和精巧塑像裝飾。

    前 往
  • 吉澳故事館

    吉澳故事館內容豐富,涵蓋吉澳的歷史、文化遺產、客家村民和漁民的習俗和故事。吉澳位於大鵬灣以西,沙頭角以東,高峰時期曾有6,000多人居住,包括漁民、農民、商販等,但大部分居民自50年代起陸續移居海外。現時島上只有50餘人居住,大多都是原居民。

    前 往
  • 吉澳大街

    吉澳大街有小店和餐廳供應簡單美味的地道菜式,其中入口即化的客家炆豬肉、傳統手打墨魚丸、蒜蓉粉絲蒸扇貝,以及紅豆砵仔糕、雞屎藤茶粿、糯米糍等特色甜點皆屬必嚐之選。餐後亦可逛逛店鋪,購買乾貨海味和秘製醬料回家!

    前 往
  • 吉澳文化徑

    吉澳文化徑以吉澳大街為中心,連貫島上的人文歷史景點,路徑大致平緩。兩條分支路線分別通往高地頂和高棚頂觀景台,前者向北遙望,可飽覽深圳鹽田港等景致;從後者南望,可欣賞富於詩情畫意的印洲塘景色。文化徑沿途設有27塊解說牌,只需掃描牌上的QR碼,便可聆聽由村民或地質公園導覽員述說故事。

    前 往

交通

前往鴨洲:

1) 從港鐵大學站B出口搭乘272K號巴士,於首站馬料水公眾碼頭下車,步行約100公尺至馬料水3號梯台,搭乘街渡渡輪前往荔枝窩。或由港鐵大學站步行約15分鐘至馬料水3號梯台。此街渡只限星期六、星期日及公眾假期營運,航程約1.5小時。

2) 於大水坑乘搭街渡渡輪。由港鐵大水坑站A出口步行約6分鐘至沙田77區梯台。此街渡只限星期二及星期四營運(公眾假期除外),航程約2小時。

3) 於沙頭角公眾碼頭乘搭街渡渡輪。航程約1小時。所有乘客必須持有有效沙頭角邊境禁區許可證。

從吉澳離開:

1) 搭乘街渡渡輪返回馬料水(只限星期六、日及公眾假期),航班於下午3:30開出。到達後,搭乘272K號巴士或計程車至港鐵大學站,或步行至港鐵大學站。

2) 搭乘街渡渡輪返回大水坑(只限星期二及星期四(公眾假期除外)),航班於下午3:00開出。到達後,步行至港鐵大水坑站。

3) 搭乘街渡渡輪返回沙頭角公眾碼頭。

有關街渡渡輪服務詳情,請參考運輸署網頁

更多有關鴨洲的資料,請參閱香港地質公園網站
更多有關吉澳的資料,請參閱香港地質公園網站

更多推薦

尋訪古蹟

鴨洲及吉澳:探索漁村純樸之美,體驗傳統客家漁民文化

內文由 《南華早報》Morning Studio 團隊提供

鴨洲與鄰島吉澳,皆位於香港東北面印洲塘特別地區之內,是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裡的熱門景點。鴨洲與吉澳像時間靜止的小島,多年來變化不大,你可以在此體驗傳統漁民的生活文化和歷史。鴨洲以地質勝景聞名,島上以褐紅色角礫岩最引人注目,亦有形似鴨眼的海蝕拱奇觀,令人為之讚歎!在吉澳的自然步道,則可眺望全港最美麗的海灣之一,景色優美的印洲塘。

補給點

鴨洲有攤販擺賣小吃和飲品,但並無固定營業時間。吉澳的小店大多只於週末或公眾假期營業。

鴨洲故事館

不妨從鴨洲故事館開始你的「鴨洲之旅」吧!故事館記載了這面積只有0.04平方公里的小島地貌特色,以及目前仍在島上居住的漁民的生活、文化和古跡遺產。20年代末,吉澳和其他鄰近島嶼的漁民開始在鴨洲落地生根。全盛時期,鴨洲上住有超過1,000名村民,但他們已在1970年代陸續遷出。現時鴨洲是香港有人居住而面積最小的島嶼,其彎曲的形狀及海蝕地貌,遠看形似鴨子的頭、頸及身體部位,因而得名。

看更多...
前 往

鴨頸(斷裂帶)

沿岸慢走,你會發現罕見的褐紅色沉積岩,稱為「角礫岩」。崖壁彷彿被斬斷了的位置就是「鴨頸」所在,此為岩層的斷裂帶,是經海浪多年侵蝕所形成的一道狹溝。你可在這裡近距離欣賞角礫岩的獨特質感和層次。

看更多...
前 往

角礫岩

鴨洲的岩石由多種沉積岩組成,包括礫岩、砂岩,以及被氧化鐵染成褐紅色的沉積岩。這小島擁有珍貴奪目的地質勝景,奇岩怪石渾然天成,遊人可輕鬆遊走其中。

看更多...
前 往

鴨眼(海蝕拱)

位於鴨洲西北面(「鴨頭」位置)的「鴨眼」,是一個經長年風化侵蝕而形成的扁長海蝕拱,是島上非常受歡迎的打卡景點。從「鴨眼」的左邊望去是大鵬灣,向北則可看到高樓林立的深圳。

看更多...
前 往

吉澳天后宮

吉澳的英文名稱為Crooked Island,意思是彎曲的島,其彎彎的海岸線可用作天然避風港,因而被漁民視為吉祥的海灣,由此得名。坐落島上西北面的天后宮建於1763年,供奉海神「天后」(又稱媽祖),守護漁民和海員,落成至今保存得宜,見證了吉澳漁鄉的歷史變遷。天后宮的外牆和簷頂,以色彩鮮艷的石灣陶瓷和精巧塑像裝飾。

看更多...
前 往

吉澳故事館

吉澳故事館內容豐富,涵蓋吉澳的歷史、文化遺產、客家村民和漁民的習俗和故事。吉澳位於大鵬灣以西,沙頭角以東,高峰時期曾有6,000多人居住,包括漁民、農民、商販等,但大部分居民自50年代起陸續移居海外。現時島上只有50餘人居住,大多都是原居民。

看更多...
前 往

吉澳大街

吉澳大街有小店和餐廳供應簡單美味的地道菜式,其中入口即化的客家炆豬肉、傳統手打墨魚丸、蒜蓉粉絲蒸扇貝,以及紅豆砵仔糕、雞屎藤茶粿、糯米糍等特色甜點皆屬必嚐之選。餐後亦可逛逛店鋪,購買乾貨海味和秘製醬料回家!

看更多...
前 往

吉澳文化徑

吉澳文化徑以吉澳大街為中心,連貫島上的人文歷史景點,路徑大致平緩。兩條分支路線分別通往高地頂和高棚頂觀景台,前者向北遙望,可飽覽深圳鹽田港等景致;從後者南望,可欣賞富於詩情畫意的印洲塘景色。文化徑沿途設有27塊解說牌,只需掃描牌上的QR碼,便可聆聽由村民或地質公園導覽員述說故事。

看更多...
前 往

交通

前往鴨洲:

1) 從港鐵大學站B出口搭乘272K號巴士,於首站馬料水公眾碼頭下車,步行約100公尺至馬料水3號梯台,搭乘街渡渡輪前往荔枝窩。或由港鐵大學站步行約15分鐘至馬料水3號梯台。此街渡只限星期六、星期日及公眾假期營運,航程約1.5小時。

2) 於大水坑乘搭街渡渡輪。由港鐵大水坑站A出口步行約6分鐘至沙田77區梯台。此街渡只限星期二及星期四營運(公眾假期除外),航程約2小時。

3) 於沙頭角公眾碼頭乘搭街渡渡輪。航程約1小時。所有乘客必須持有有效沙頭角邊境禁區許可證。

從吉澳離開:

1) 搭乘街渡渡輪返回馬料水(只限星期六、日及公眾假期),航班於下午3:30開出。到達後,搭乘272K號巴士或計程車至港鐵大學站,或步行至港鐵大學站。

2) 搭乘街渡渡輪返回大水坑(只限星期二及星期四(公眾假期除外)),航班於下午3:00開出。到達後,步行至港鐵大水坑站。

3) 搭乘街渡渡輪返回沙頭角公眾碼頭。

有關街渡渡輪服務詳情,請參考運輸署網頁

更多有關鴨洲的資料,請參閱香港地質公園網站
更多有關吉澳的資料,請參閱香港地質公園網站

更多推薦

本服务使用cookies及其他工具帮助区分您与本服务的其他用户。这有助于改善本服务,并为您提供更佳的体验。当您继续使用本服务(或其任何部分)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在您的电脑上放置cookies。按此了解更多有关cookies的详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