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地人和海外旅客眼中的「香港風貌」原本是各自精采,現在終於有機會相遇並糅合,產生獨特火花。作為「藝聚香港2023」的重磅活動,香港旅遊發展局邀請8位本地及國際社群的藝術家,兩人一組,越洋聯乘4組以香港為主題、包含多元文化碰撞、巧妙糅合科技元素的藝術品,盡顯亞洲藝術之都薈萃中西、新舊共冶一爐的活力。
「這件作品是兩位作者共同寫給這座城市的情書,一位是對香港瞭如指掌的本地人,另一位則是對這裡所知寥寥的遊客。」居美澳洲插畫家Ilya Milstein如此形容他與香港知名插畫家麥東記Don Mak的這次藝術碰撞。
畫中裝扮風格迥異的路人穿梭古今,從九龍走到香港,途中經過怡和大厦、雷生春、重慶大厦等香港知名地標建築物;其間既有本地人每天賴以通勤的巴士與渡海小輪,亦有設計復古的房車,形成一幅充滿活力、玩味十足且滿含各種文化元素的街景地貌圖,繪形繪色地呈現了香港多元、豐富的城市風貌。來自世界各地的訪客與多元化建築,素為香港作為中樞城市的特色,此次透過兩位插畫家的合作作品準確重現。
麥東記Don Mak的作品常以香港城市景觀為主題,其作品與藝術家Ilya Milstein作品的相似之處在於,都充滿細節且內容豐富,能呈現出不同的故事和人物情感。此次麥東記Don Mak取材自日常生活點滴,Ilya Milstein則主要負責插圖場景中的外國遊客、歐洲風格建築等他較熟悉的元素,並參照他過往到訪香港的鮮明印象,為街道添上顏色。藉着兩位插畫家不同畫風的演繹,帶出香港中西合璧、多元立體的特性,正如「蛋撻」這種家傳戶曉的港式美食一樣。
最令人驚喜的藝術合作,是藝術家們以不同創作媒介來進行交流,突破觀賞者的想像。像粵東磁廠的廣彩瓷器跟日本刺繡藝術家竹岡加津美的刺繡,是兩種雖媒介不同但同樣實在、有溫度的作品,正好體現香港的不同文化情懷。
此次雙方聯乘作品的靈感來自遊客來到香港,就像坐在主題公園的旋轉木馬上,𣊬間就能從高低不同的角度領略香港的景色和美食,瓷器餐具和刺繡如維多利亞港的煙花,從瓷碗中綻放出來。創作過程中,竹岡以針尖勾起充滿點滴昔日情懷的本地元素,透過色彩鮮豔的繡線,以戳繡(Punch Needle)製作出頗具層次感的立體刺繡。配合上曹嘉彦(Martina Tso)以筆尖手繪新舊紋樣,將本地城景特色呈現於傳統廣彩瓷器,碗上的綠雲龍在古建築、茶餐廳、當舖和維港之間游走,既展現出香港充滿活力的一面,同時亦娓娓道出傳統工藝技術承傳與歷史情懷。
廣彩瓷器早期為外銷工藝品,近年廣彩更被納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。粵東磁廠作為香港首間瓷器廠,成立超過九十載,主要生產廣彩瓷器,也燒製畫家的繪畫瓷碟,長久以來一直扮演文化交流的角色。竹岡則深愛舊香港的一事一物,包括懷舊菜式、玩具等,曾多次以香港為題於日本舉行展覽。此次雙方合作的當代藝術裝置完美糅合傳統與現代元素,是新舊事物相互交融的代表作。
香港多區的街頭都能讓人感受到這座城市的多元文化,從深水埗大南街、西九文化區、尖沙咀海濱到上環POHO小社區,處處都充斥着糅合中西文化的有趣美學,而這也啟發了香港塗鴉藝術家Bao Ho跟德國多媒體藝術家Bond Truluv這次的合作。
熱衷以塗鴉創造超現實卡通世界的Bao Ho將這次交流當作跟海外朋友介紹香港的機會,她將心愛的店舖貓和街道特色通通畫進畫裡,作品中充滿唐樓、大招牌、大牌檔、舞獅等香港的標誌性元素。而Bond Truluv作為首位將擴增實境(AR)動畫融入作品的塗鴉藝術家,就以AR技術為這些角色添上生命,可在虛實交融的空間中與作品進行實境互動。
這次的聯乘創作中,新媒體藝術家朱力行(Henry Chu)穿梭於香港不同場景,拍攝了超過10,000 張街道與郊外、白晝與夜晚的照片,以人工智能(AI)技術轉化成影像, 然後新媒體藝術家Zach Lieberman再重新編輯,透過數碼化的影像處理,以嶄新的藝術表現方式來重新演繹熟悉的風景的移動和能量,以藝術 x 科技作為鑰匙,讓不可見的事物變得可見。
朱力行一直不斷探索科技與藝術的關係,擅長憑編寫程式創作出各種生成及互動作品,主題經常與音樂、花、數據有關。Zach Lieberman 則致力於構建實驗性的繪畫和動畫工具,擅長設計、編寫電腦程式及創作互動環境,讓觀眾可參與於作品之中。二人的碰撞,勢必給人獨特的視覺體驗。
除了一新耳目的聯乘作品,8位藝術家亦各自為「藝聚香港」創作了標誌。快來看看他們獨特鮮明的個人風格與香港藝文盛事相遇,產生的別樣視覺感受。
插畫取材自平民生活中常見的街道、招牌、維港風景,以及新舊建築等比較吸引的旅遊元素。
Milstein採用富表現力的創造性方法,以捕捉他此前到訪香港時所感受到的能量和密度:色彩豐富、兼容並蓄、充滿美麗標誌的建築。
受到擁有百年歷史的廣彩瓷器的啟發,曹嘉彦在作品中使用廣彩金地萬花紋樣象徵藝術在香港百花齊放,綠雲龍、金魚和公雞則是廣彩瓷器中傳統的動物圖案,象徵生生不息的藝術氣氛。
竹岡選取了彩色霓虹燈和其他她最愛的香港元素,將自己初次到訪香港時的興奮和驚訝,轉化為充滿活力的設計。
如同一幅街頭塗鴉,該作品結合了塗鴉藝術、Bao Ho個人風格以及香港元素。
藝術家選擇了東西方的流行文化元素,並將之組合在一起,還參考了密集城市空間中的建築元素,以及香港街頭常見的經典紅藍色圖案。
朱力行將過往多個作品——《Squiggle》、《股市聲動》、《區塊鏈鋼琴》、《百花》組合成這幅新作,展現香港的繽紛色彩和無限可能。
受到香港霓虹燈的啟發,藝術家嘗試以星爆圖案呈現香港的無盡能量。他將香港假想為中心,藝術家和創作者發出的光芒從中心擴散開來。
本文所述資料會不時更新,恕不另行預告。如有任何疑問,請向有關方面查詢。
香港旅遊發展局對本文所述資料,包括商店、餐館、貨品及服務等概不負責,並對此等資料,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,包括其商業適用性、準確性、足夠性及可靠性等。